華為在汽車上的迅速崛起,讓我們看到軟件驅動硬件時代的到來,而作為這條路上的佼佼者,尤其是其最新的途靈智能底盤橫空出世之后,飛輪效應之下,將會越轉越快。
導語大勢所趨之下,無論固執者承認與否,屬于“華為汽車”的時代已經來臨。這絕非是危言聳聽,因為現在的國內汽車市場,最大的聲音和流量,就是華為。
哪怕玩弄流量于股掌之中的微博之王李想,都認慫表示,“不和華為吵架,實在吵不過呀?!?/p>
華為只是吵架厲害?絕非如此,因為在余承東口中的“遙遙領先”,華為是真的能夠做到,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
華為雖不造車,但卻通過半導體和器件、工藝和材料、OS操作系統、軟件和工具鏈、AI和云技術這五大根技術的積累,讓其在汽車智能化領域持續創新,并通過增量部件及解決方案供應商、HI模式以及近期升級為鴻蒙智行的智選車模式的三種合作方式持續在智能汽車領域發光。
但華為如今在做的遠遠不止基于自身在軟件層面的強勁實力,將IT界“軟硬件”的概念帶了過來,更是深入智能汽車的最底層——底盤,而是利用華為在ICT領域的技術和豐富經驗,反向助力車輛的底盤研發,而這便是華為全新的途靈智能底盤。
底盤也能智能?
在傳統汽車領域,底盤作用就是支承、安裝汽車發動機及其各部件、總成,并接受發動機的動力,使汽車產生運動,保證正常行駛。但在智能駕駛時代,它承擔的意義則更加豐富。
相對傳統機械底盤,華為途靈智能底盤搭載了HUAWEI xMotion智能車身協同控制系統+HUAWEI DATS 3.0動態自適應扭矩控制系統+HUAWEI MFSS多模態融合感知系統,因此實現了“性能更上一層樓”,響應時間更快,控制精度更高、舒適性更加等優勢。
駕駛傳統機械底盤的汽車,我們在經歷山路、陡坡、坑洼路面時,往往會感受到車輛的劇烈顛簸,體驗感并不好。而華為途靈智能底盤,則具備全新的IDVP電子電氣架構,通過動力、扭矩、阻尼、剛度、懸架等單元的智能調節,會主動識別路況情況,并自動進行調整,有效提升車輛的舒適性和操控性。
途靈智能底盤有哪些“遙遙領先”?
也許有人覺得華為這套途靈智能底盤雖然充斥著酷炫的英文,但歸根結底不就是類似于奔馳的魔毯懸架嗎,利用攝像頭之類的感知系統,結合傳統內燃機車型的防傾桿或者電機的扭矩控制,最后通過空氣懸架或電磁懸架來實現最終兼顧乘坐舒適性和操控性的解決方案嗎?
確實,華為途靈智能底盤的底層工作原理確實是這樣,但不同的是,算法,而這才是華為秀肌肉的地方。
例如華為提出的輪上扭矩控制實現10毫秒內“微操”的解決方案,如果把扭矩控制的鏈路比作反射弧的話,傳統油車和傳統電車就像是人類的反射?。簭纳窠浤┒说街袠性俚綀绦衅?。
而華為顯然是從章魚那里得到了啟發——大運動交給中樞神經來決策,把微操交給每條觸角單獨完成。這跳脫傳統的清奇思路,才是電動機時代的創新,是華為給傳統造車思路的一次醒腦。
除此之外,這套途靈底盤還包含自適應扭矩系統,包括TVC扭矩矢量控制、電子防滑控制、協同拖曳扭矩控制三個部分。
其中全新TVC技術增加了入彎出彎和兩種場景,提供更大范圍的扭矩分配,以滿足彎道中更加激烈駕駛的矢量控制性能要求。
eASC電子防滑控制技術則可通過算法動態識別顛簸/濕滑路面,智能調節扭矩,大幅提升行駛安全與平順性。通過路況輸入、策略計算,精準輸出策略、快速調整扭端波動,實現車輛晃動、滑移的快速、有效收斂。
至于協同拖曳扭矩控制,就是車輛動能回收階段,電機拖曳力、剎車系統摩擦力共同作用下車輛將實現減速。在這個過程中,電機拖曳力比較搖擺,受電機剩余磁力、電池電量狀態、低溫等多方面因素左右,就算老司機剎車力度控制如絲般順滑,也抵不住電機拖曳力時高時低帶來的制動力波動,但協同拖曳扭矩控制會讓油液剎車和電機制動配合無間,最大程度緩解剎車時的暈車現象。
寫在最后:華為的途靈底盤以其強大的數字化智能系統為核心,通過多模態融合感知系統、預判和決策控制系統以及各種路面條件的適應能力,為駕駛者提供了更加舒適、安全的駕駛體驗。
(圖/文 網通社 張凱泓)微信、QQ、支付寶掃一掃手機閱讀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