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0月27日,極越01正式上市。在隨后的專訪會上,極越CEO夏一平回答了大家針對極越01感興趣的話題。
導語2023年10月27日,極越01正式上市。新車的上市可以說開啟了智能電動車的新浪潮,正如極越CEO夏一平所說,極越01重新定義智能電動車。而在隨后的專訪會上,極越CEO夏一平也回答了大家對于極越01和極越品牌一直以來都很關注的問題。
問答一:
1:極越01是我們的首款產品,這款產品對我們意義非常重大,您對這款產品的期待到底有哪些多維度的構想?未來的產品如何規劃規劃?、
2:極越的駕駛是通過純視覺的方式實現的,不知道前期第一款車一個短期的方案,還是未來長期堅持的智駕的方案?
夏一平:先談第一個,我對極越01有什么期待,其實當時我們的期待就希望能夠給市場帶來一個不一樣的產品。但并不是說我們帶來的產品完全拍著腦袋自己想一個很高大上的東西,沒法給用戶帶來真正的價值。我們充分從產品本身思考,在2023年的時候怎么給用戶帶來一款智能化的標桿產品。
我覺得這個是比較挑戰的事情。我們做這個產品過程中,無數次不斷問自己這個方向是對還是錯?其實想做一個產品很容易,做一個隨便的車型,我說我們是不是直接跟主流一樣,中間用個方屏就可以了?中間我們想過很多要不要堅持這個路,要不要改變這個行業,要不要給大家帶來完全不一樣的產品?這個還挺難的,包括語音方向盤,我也無數次反問過自己,不是一次。但事實證明很多事情,我一直比較堅持一個事,很多事情只要你遵循著最核心的邏輯去思考,剩下來就要堅持,我覺得邏輯是不會變的。
我相信很多媒體老師試過我們的車之后,都知道這款車和市面上的車完全不一樣的體驗,極越01真的是非常正向的從0-1,從用戶的體驗去思考,怎么打造真正給用戶帶來生活便利、使用快樂,甚至駕駛樂趣的這樣一款好的產品。我們也是希望用產品去支撐。
過去大家看到整個汽車行業的營銷,大家都用噱頭,一邊高大上地說我做了什么東西,實際上沒有,給你搞一條路,然后做自動駕駛,但是沒有人真正做到完全的泛化。然后一邊靠著做營銷,到店賣的時候,賣的都是什么沙發、音響,當然我承認這些東西可能是用戶更直觀感知的,但是我們也有。我認為我們在空間、駕控性、操控性、舒適性,甚至是噪音的NVH,包括座椅很多方面我們也是這么去思考。我們希望它在智能化在這些方面打造得非常極致的產品,我們也希望它跟過去基本的傳統的車基本的初衷不要不要丟掉。這是我們的設想,我們也希望真正思考這件事情。
第二個講我們有什么規劃?大家去年應該看到我們第二款車,我們的規劃是每年帶給大家一款車,到第三第四年加速一點,會有更多的車。所以我們應該明年還會有一款車,繼續第二款車會上市,大家可以繼續關注我們,因為這款車接近量產的狀態了。過兩天我們也會發布相關的信息。
關于第三個問題是去激光雷達,其實大家不要去誤解去激光雷達這件事情是一個必然的結果。因為技術發展的過程中,總是有不斷的反復,我只能說在現階段我們看到的,如果只是在現有法規,大家不要聽了別人吹說我能夠完全自動駕駛,這是不可能的,至少在現有法規,大家還是必須要拿手去抓著方向盤這件事,在這個前提下,法律法規要求的前提下,不能完全脫手的前提下,你做過于激進的自動駕駛是沒有任何價值,你不能自稱是L4。在L2++,就是你的智能高階的自動駕駛所謂的ODD最大的使用區域下面,我認為激光雷達已經能夠覆蓋所有用戶使用場景。
其實我們還是在討論使用價值。大家昨天看我們的發布會智駕這部分,我一直有一個理解,過去我們在做高階自動駕駛,為什么你沒法賣出價值?是因為大家日常開車大概有80%都是城市域,20%大概是高速域,平時你開車如果說高低頻的話,泊車是最高低頻的,如果你們體驗過我們的泊車,我不敢說地表最強,我敢說整個行業里面No.1,沒有人敢跟我挑戰,我們這么去思考。
如果你把人的日常用車來去劃分的話,從使用的時長到使用的頻率,泊車是頻率最高的,基本上每天上下班至少有4次。開出來,泊出,進單位,然后再泊出,再泊入,起碼4次,你可以這么理解。
然后你再看使用時長,基本上一個用戶平均最多的是城市域,然后就是高架。在上海,我每天都是PPA自己開車,從嘉定到浦東60公里,大概80%的道路都是高速加高架,可能都不止,接近90%。真正到了城市下來之后的道路,其實很少。所以我們也是在思考,怎么樣先給用戶在使用PPA的場景下,你不可能一下子把自動駕駛做到100%覆蓋用戶的時長,你先做到60%到70%,先做好。你不用說我只是能做幾條路全域的,沒有用的,或者幾個城市的全域,沒有用。你還是要考慮我怎么覆蓋用戶,你們可以算一下,這是非常理智的,產品經理思考的思維方式,很簡單。不管你在哪個城市,大城市里面,基本每天你開車高架加一般的輔路,地面道路真正開車其實很少,其實我們也是這么思考的。
我們整個的拓展策略也是這樣,大家昨天不知道理解沒有?我們現在基本上像大家看到的類似特斯拉AP的,我們是全免費的,而且全部標配給客戶。大家可以試用一下,任何城市可以用,100%免費的,你們可能沒關注這個點。像AP(Auto Pilot),像其他人其他人賣錢的功能我們是免費的,我們唯一疊加的是點到點的PPA。這兩個功能體驗上非常smooth的,我們的模式是自由切換的。PPA我們現在也是一樣,除了城市域核心,我們今年可能剛開始,還是為了安全,給用戶開的稍微少一點,我們也不想那么激進。第二個我們整個在高架跟高速上的覆蓋是非常廣的,明年我們基本上到2024年上半年能做到整個全國的高速跟城市內高架PPA的覆蓋,我們認為這個已經占了用戶日常使用時間60%到70%,甚至有時候占了80%,剩下只能覆蓋20%,大家都覺得其實城市是比較長尾的,是比較長尾的。我們也是這么思考,還是要從用戶日常使用的場景出發,你不能只是炫技一樣的東西,沒有意義。
第二個問題,在現在技術的發展,當然這個發展不是從硬件去考慮,我們從軟件的算法到現在考慮到硬件的能力,再到考慮到目前法律法規,用戶能夠使用的場景,我們認為至少在一定時間之內,視覺是能夠解決目前高階智駕在用戶乘用車里面所要求的ODD的一些基本的能力。因為你再多了,沒有意義,你少了可能做不到最好的體驗。其實這個沒有對跟錯之分,技術的路線選擇永遠沒有對跟錯,因為最終消費者只關心你最終的體驗是什么,他不會關心你究竟是不是有激光雷達,或者沒有激光雷達。但是我只能說可能在城市域我們的思考是,我們希望未來AI的技術一定是泛化的,而且大家現在說端到端無圖。大家可以這么去理解,我們看到很多GPT-4,一下子從圖片直接干到車控,這個未來的方向一定是這樣的,大模型的時代,自動駕駛都要被重寫一遍,這是肯定的。只是說我們不能在現階段,不考慮用戶體驗的情況下,直接去重啟掉,本質上是有迭代過過程。我們現在在做這件事情,所以我們逐步在迭代我們的算法。
我們第一步是先把整個視覺的算法全部模型化,這是第一步。無圖這間事情,其實是非常挑戰的,整個PNC加無圖的機器學習對算力要求很高?,F在大部分說的無圖,都是所謂的通訊模式。所謂開的幾個城,通訊模式跑了一個小片區域,然后把一個城開了。這個營銷層面的事情我們也會去做,我們也有通訊模式。如果現在已經是一個智能化時代的開啟,如果未來比拼的是智能化的核心能力,你現在就不可能在智能化這個方面上去耍小聰明,你還是得掌握真正的技術,不管是AI,不管是大模型,還是我們面向未來自動駕駛需要重寫。這些是核心技術,你不做,你會發現未來自動駕駛就會比別人越來越差?;诓呗缘姆绞?,這是非常大的天花板,如果你不去走這條路,你會在未來3到5年被人甩開一大截。我們想做的AI,就想做泛化性極高的自動駕駛,它不僅在一個城市,在一個城市開完之后貨,就像我們說的A學B用。你在一個城市學完之后,它至少能知道百分之八九十的東西,剩下一些長尾的特殊的東西你可以自己學,但你可以通過數據迭代。為什么我們講自然交流、自我移動,包括自我學習?我們完全靠閉環的數據學習的非???。
大家可能今天有一個指令,或者有一個泛化的語句稍微有點不行,我們很快就迭代,隔兩天就可以支持了,甚至不需要OTA。這就是技術帶來的,在很多的產品體驗跟效率上的迭代,跟過去的產品是完全不一樣的。很多人還在想說怎么去保證快速的OTA,其實你發現很多的能力已經不需要再通過OTA了,它已經完全是數據驅動快速迭代的方式。
你說未來城市視覺是不是我們主要的發展方式?當然是這樣,我們也比較明確的相信視覺,包括最近大家很多網上發的文章,GDP-4的通用視覺能力,我認為還是這樣,我覺得機器人將來發展視覺一定是非常通用的。你說掃地機器人是不是自動駕駛?它還是自動駕駛,掃地機器人是自動駕駛,只不過它的環境比較簡單而已。它所需要的算力不要那么大,它是可以感知邊界,它也是自動駕駛,你不能說掃地機器人不是自動駕駛,是的。你未來家里有機器狗跑來跑去,那不是自動駕駛?也是,能力高低而已。然后場景大小,覆蓋的場景多少而已。
我認為未來的視覺模型一定是比較通用的,就像大家知道我們現在講多模態的一個概念,你給它一個指令,它通過視覺的理解去判斷。你看最近谷歌的多模態,給機器人一個指令,你去拿一個薯片,結果這個機器人跑到抽屜面前,打開抽屜,拿出一袋薯片,把那個袋子打開,再把薯片拿出來。它用數決做了很多事情,從移動到開抽屜,到識別一袋薯片,再去撕開打開。我認為這是個趨勢,對汽車來說,可能汽車在交通這個領域有自動駕駛的模型而已,可能相對其他來講它的復雜度會比較高一點。
但我認為從長期來看,都不是問題。就像現在大家想用視覺識別更多的物體也是一樣的道理,本質上是一個概念,你說今天能識別貓狗,將來識別樹葉都可以識別,甚至任何雜物。它不是一個單純的自動駕駛概念,更多的是通用人工智能的概念,這是長期發展的趨勢,我認為是不可逆的。我們只是覺得現在的純視覺是未來的通用人工智能,通用人工智能視覺,有一個未來叫通用人工智能視覺算法,可能現在在演進的路上,它是必經之路。
問答二:
1:現在極越品牌的產品,比ANP3兩年前強了非常多。極越品牌關鍵技術的迭代走過哪些時間節點?
2:極越接下來是不是依舊堅持純視覺?還是說也會在部分車型上使用激光雷達?
3:官方也提到極越今年就要推送三個城市的內測,這個內測的話,是否所有用戶都能體驗到呢?而對于系統具體體驗,例如通勤路線,極越是怎么定義的?是否需要學習?之后哪些城市還有開城的計劃?
夏一平:其實我們是一個動態的過程,你在兩年前體驗的那一次,我大概講一下整個開發的過程就知道了。你們看到現在這個車所有的代碼,都是從2021年從第一行開始寫起的,除了ANP3有一些從L4繼承過來的東西,至少是模塊化、原子化的東西,其他所有的代碼都是從0-1寫的。
當時對我們最大的挑戰,你做一個自動駕駛最重要的是你得有一臺達到量產狀態的車,所有的傳感器都在你想要的位置上,這個非常重要。其實你們經歷了幾個過程,我們這個項目真正的kick-off,2021年3月份公司成立,那時候公司只有兩個人,沒有任何可能性可以開發產品。我們真正開始這款車的研發是2021年6月份,我們這個車從研發到交付到你們現在手上一共是兩年零四個月,從第一行代碼開始寫起。
當然這不止是我一個人,整個團隊都是非常強的技術,然后都非常熱愛產品。然后我們是2021年6月份正式開始這款車的研發,我們在2021年的12月份,我們第一次干嗎呢?我們當時用了第一代的SIMUCAR,我們當時拿了一個浩瀚平臺過來去改,其實當時沒有量產的硬件,也沒有所有量產的激光雷達,也沒有所有量產的攝像頭,所以我們只能靠自己的想法,拼了一套系統出來。
當時第一件事,先把L4基本的東西放到我們的自動駕駛應用上來,是在SIMUCAR上做的。我們最早是先原子能力跑通,我們當時的目的是什么呢?我記得2021年12月底,31號的時候,我去北京,當時第一次去做體驗我們的MP,那時候已經在科技園的一個固定路段,已經跑通了從城市到高速的一條路了。那個更多的是驗證,那時候完全就是激光雷達,包括攝像頭,用了Xavier的開發板。
第二次到了2022年的年終,因為我們相關的硬件出來了,供應商有樣品出來。那個時候我們開始把車上很多零部件換成第一批供應商的零部件。大家看到去年廣州車展之前,我們用第二版迭代的那個環境,當時跑通了上海、北京、廣州很多的固定路線,其實是在做一些泛化性,來看看同樣的東西。
然后我們的VP,相當于我們自己真正的量產車下線,是去年的10月份。也就是說去年的10月份我們才真正具備了相對比較完整的硬件環境,不管從整車,還是所有的零部件來支撐我們自動駕駛最終的量產。
我們其實上純視覺,大概上BEV這件事,是在去年的年底開始做前移的,當時其實不確定。大家得知道我上次講過一件事,激光雷達一上來就比較棒,因為本身你也知道百度做L4,特別是激光雷達特別牛,因為這么多年積累。你知道純視覺雖然跑了,但是純視覺某些方面跟激光雷達還是有些gap。這個過程,隨著你的純視覺的data越來越多,你的訓練越來越多,它的能力逐漸爬坡了。我們判斷在那個節點,我們是不是可以把激光雷達去掉?然后純視覺的能力是不是能夠跟激光雷達在相對比較準備件上,甚至可能有一些差別,但是未來我們堅信是可以通過數據迭代的方式快速提升的。
我們當時是去年的12月我們上了BEV和Transformer,但是當時并確實要把激光雷達拿掉,因為那時確實沒有信心,因為那時候純視覺并不是跑得夠好。不是說純視覺不好,而是那個時候確實能力不夠,數據也不多。后來我們開始車越來越多了,也開始自己做很多方法的東西,然后整個純視覺提升比較快。大概到了今年的年初,當時我記得我自己在辦公室想了半天,當時我自己的判斷很簡單,是不是要保留激光雷達?當時有兩個策略,一個是保留激光雷達一段時間,等上市之后再把激光雷達去掉。在量產的時候我有兩套算法,我還得估計到前面的激光雷達用戶怎么辦,我總不能說他裝了兩個激光雷達,結果未來不用了,那不是欺騙用戶嗎?有很多事情。所以當時也是個不容易的決定。
當時我們做了很多的評估,特別是早期的時候,也預料到局部的有些體驗是有下降的。因為純視覺,特別當時沒有占用網絡的時候,有些場景是有能力的下降的。但是我們后來判斷這條路是對的,你應該走純視覺,你通過訓練的方式,快速提升你的能力,我覺得這個不是個問題,不是個挑戰。我覺得在AI的時代,大家應該都能理解這個事情。AI跟過去做軟件不一樣,過去做軟件,軟件一開始有bug,然后我一點點修bug來修好。
AI時代不是,它出來是3歲,然后你回來訓練它,它從3歲到6歲,然后再變成9歲,變成12歲,一點點成長,AI一定是生成式,它是成長式的軟件。不是一個像我們過去一樣,寫一個軟件出來,然后一堆bug出來,然后改bug。它跟bug沒太大的關系,它就看你的算法。
在純視覺端,我們今后還會走下去。但是如果說未來智能駕駛或者自動駕駛這個發展突然在法律法規有所放開,未來什么樣的傳感器的配置是最佳的來解決在那個時候所需要解決場景的配置?我覺得要基于那個時候場景來看,只是我認為現在純視覺在解決現在高階駕駛所需的能力已經足夠了,沒有必要再增加一個激光雷達。
但是回答你說我們會不會有一些其他的方向,因為能力不斷提升,傳感器多了之后不是好事,noise太多了。你要知道這是一個偏差的疊加,每個系統有1%的誤差,它是疊加的,不是一個說你1%,我1%,整個系統1%,不是的。你的傳感器越復雜,對你整個判斷反而越復雜,所以我們現在也在不斷思考這件事情,多少傳感器或者什么樣的傳感器配置是最安全,最高效,然后最好的?但是這個東西總是會有反復、迭代都會有,去掉加回來。但是激光雷達可能在長期來說,除非哪一天說一下子自動駕駛放開了,有可能還是得考慮,如果真的要實現非常高階的完全L4的話,激光雷達可能也是必不可少的。最后還是我說的話,你需要什么樣的場景?至少我認為在現在的用戶我們能買到的車,以及法律法規要求的場景下,純視覺已經足夠了。但是你說未來如果法律法規放開,然后所有人都可以去干,在乘用車里面可以干自動駕駛,那可能是另外一種故事,我們可能去思考整個傳感器的配置會不一樣。
問答三:
1:對于極越跟寧德時代的那次合作。關于這個合作的一些細節,以及未來的規劃是如何考慮的?
2:接下來還有哪些融資的進展和計劃?
夏一平:我們和寧德其實一直都有合作,大家知道我們現在的車里面用的是寧德電池。我們跟寧德未來的合作,其實一直都在做,我們因為還有新的一些平臺,迭代的計劃。包括我們和他們在其他的各個領域都會有合作,因為大家也知道,現在電池的發展也比較快,我們也是不斷的希望有一些新的電池技術能夠引入到車里面來,所以我們跟寧德除了這個量產之外,未來有一些新的車上也會跟它有一些新的合作。包括我們也作探索像寧德的換電,包括未來他們有些新的技術,我們也希望在接下來的車型里面能夠作為首發上車,有這樣前沿的合作,這個挺多的。
因為我們還是比較看重車本身,我們不是說只做智能化,還是要把三電基本的底盤都要搞好。所以我們在三電技術上,也是比較關注整個技術的發展。
問答四:
1:極越曾經提到現在芯片的算力利用率已經明顯過剩了。昨天晚上咱們提到極越01的高通驍龍8295的芯片算力大概是8155的8倍,極越如何將這塊芯片的利用率往上提升,然后避免算力明顯過剩的情況?
2:在自動駕駛芯片上,現在大家都在做一些適當的調整,比如說有用單顆芯片的,有用四顆芯片的,也有用兩顆芯片的。極越從去激光雷達這個到純視覺的過渡上,芯片算力的利用率有什么變化?
3:經銷商建設以及服務體系建設是如何規劃的?
夏一平:第一個關于60TOPS怎么用,其實跟你講8295TOPS不夠,其實做大家知道做場景融合還挺廢的。一個是語音的模型放在本地,這個基本上把30TOPS全部吃光了,很吃算力。大家不要吹大模型,其實大模型很吃算力的。千億模型進車這件事情目前還是比較挑戰的,大家不要一開口就是大模型,參數太多。其實我們現在在車上跑的模型沒有那么大,但是它相對過去是個大模型。
8295的GPU,一部分用來作為我們的GPU渲染。大家看到整個座艙,我一直跟大家講,你用8295,開個玩笑叫此8295非此8295。你拿個8295的東西過來,把過去8155的東西放到8295上,其實一點意義都沒有,因為這是完全全新的芯片。我們當時用8295,完全正向去思考,你們看到現在的座艙為什么這么絲滑?它整個底座是一個Unity動態的,和現在所有的架構座艙不一樣,所以才有這么絲滑的體驗。
我們一部分是渲染,包括包括像游戲做得這么好,Graphic做得這么好,CPU和GPU都比較吃,包括前端的云模型,這個吃的比較大。涉及到智艙預吊智艙那些,包括我們這幾年談到未來“艙”可以做一部分的“駕”相關的事情,ODA的范圍會有限制,因為能力有限。所以基本上也夠,基本上差不多,60Tops用得緊巴巴的,我們還是看著算力來規劃我們整個產品的。
至于你剛才說到的Orin-X,目前來看去了激光雷達跟去激光雷達之前,其實對整個算力有一定的下降,但沒有非常大。因為上次王亮也講過,我們現在還是有很多小模型在,這個我們也在迭代。但是我的方向是認為未來做智駕,一定不是算力越大,算力不代表算法,不代表你的軟件能力很強,這個大家都理解,不是你放了四個Orin-X,1000TOPS就代表你很強。
我認為一個優秀的科技公司不是只追求堆料,更多的追求工程的效率。我們自己內部也在規劃,現在因為剛上市,所以我們還是希望在算力上有些冗余,這也是安全的考慮。未來逐漸的迭代,我們在大家使用的過程中總結一些經驗,如果確實有些GPU的可能性的話,我們也是希望能夠從現在的500TOPS逐漸往下走。我認為這也是一個優秀的科技公司應該有的訴求和追求,我是認為從長期來看是有可能性,比如說在未來單Orin也可以跑比較復雜的高階智能駕駛,完全有可能。
我從技術方向上,從整個的工程落地思路上,應該是走這個方向的?;蛘咧辽?00TOPS不要往上加了,因為你再往上加,你的整個的功耗、成本各方面都往提升了。終于在這個時代你會發現技術會在很多方面,效率、成本方面對未來的車產生非常大的影響。你技術不行,你就得用多算力,你技術不行,就得用多硬件,沒辦法的事情,其實激光雷達是其中的案例之一。去激光雷達非常挑戰,但是我們把它去了,也在某種意義上,這件事情對于我們長期的迭代和演進一定是好事。
另外一個講到服務體驗,我們三里屯的店不是因為調整,當時那個店只有一年的租期。我們挪到三里屯的另一邊,基本上幾步遠。我們現在的門店大概有40多家,近50家的門店。到今年年底大概有100多家,明年的計劃在我們會鋪大概250家以上銷售門店。一個是銷售,然后售后我們也講了,我們售后的體系搭的比較完善。我們也是直營跟授權都有,售后還是要鋪開,保證大家用車不要服務跟不上。
銷售這塊大家也知道我們其實也是非常年輕的企業,什么時候開始開店,所以大家很多人吐槽我們,大家不理解我們,我們真的是所有的事情都是在“開著飛機修飛機”。很多個月前,有的時候這對我來講是很難的決策,你說提前開店,那么多店開在那邊,你又沒有車,空置在那邊,對品牌的壓力很大。然后開了,你也沒有量產,只能放工程車在那邊,也會有影響。因為開店成本還是非常高的,大家也知道我們品牌調性也是相對比較高,所以我們一般也不會開在特別差的商場里面,基本都是比較高檔的商場。對一個創業公司來講,其實是非常難的決策,畢竟我們不像理想已經走過那個階段,它任何開一家店就會有車放過去。
我們三里屯店是去年年底,L+Mall更早,差不多2021年1月份,那個時候放門店里面車都是模型車。實在沒有辦法,但你不能不開。在我做極越的過程中,永遠都是在糾結,很難。你說不開店,你怎么宣傳你的品牌?用戶認知怎么產生?
你說過早宣傳,又會出現一個問題,你沒有產品,大家都再說你PPT,永遠是這樣。啥時候能夠出來?什么時候能夠交貨?默默忍受,確實沒辦法跟大家訴苦,也沒必要去訴苦,永遠在過程中都是糾結,全是糾結。但是沒辦法,該做還是得做。我們第一家店是在陸家嘴L+Mall,這邊是特斯拉,后來特斯拉搬走了,現在換成沃爾沃了。
第二家店在L+M臨街的,大家可能也看過,在陸家嘴。然后在深圳,第三家店在三里屯。三里屯太古里以前是挺難的,這是三里屯太古里第一次有汽車品牌入駐,完全大家對于品牌,對于產品、理念的認可。我們知道進三里屯這件事情,對于我們品牌是非常有意義的。大家知道對外是挺難,比如說你去談商鋪的時候,是很難拿著道路好的位置,真的有好的商鋪,根本不理你,人家覺得你是誰?
因為我們三里屯,我們整個三里屯門店在全球國際上拿了很多的設計大獎。正因為這件事情,讓我們整個品牌的提升是非常大的,而且有了這個之后,其實我們再去其他的商圈談的時候,大家會看到你在三里屯核心街區都有一家店,就可以知道我們還是有實力的。接下去對我們進入其他的商圈還是有幫助的。
創業過程中,永遠有很多的決策不得已不去做。你看我們什么時候才把門店的工程車全部換成量產車?也就是這個月的月中,之前你們看到的工程車,你們看到的跟現在的量產車狀態完全不一樣。第一款車一直在迭代,甚至到后期的很多階段,我們都在迭代,從座椅到我們認為需要給用戶帶來更好的東西。大家可能這兩天到店里面看到量產的車是完全不一樣的,我們也有Nappa、內飾,整個座椅所有的東西我們做了升級。大家給我們很多的反饋,我們都聽進去了。我們所處的環境跟我們自己所有的資源,跟外面很多其他的公司是不再一個level上面的,我們也是以小搏大的過程。這個過程我非常接受,其實昨天晚上有很多媒體老師跟我溝通,給我提了很多意見,我也非常認可。
對于我來說,我站在我的角度,很多意見都是非常中肯的。站在我的角度,我可能更多的思考,現在的外部環境跟我們自己所處的環境,以及我們所有的資源,什么樣的戰略跟策略是最好的打法,也許不一定跟大家每個人想法是一致的,但是現階段是最適合我們自己的。不一定是最優的打法,我只能說在現階段會考慮到很多。我們可能很多事情都必須同時做好,而且很多事情對我們來講都是0-1。他們說車終于造出來了,我說這不是0-1,這是0-0.1。因為為什么?你不僅要把車造出來,你還要把車批量量產,你還要供應鏈穩定,最后講的是體系化的問題。你光有把車造好了,然后你產能跟不上也不行。你訂單接得多,門店服務跟不上也不行。這本質上都是非常體系化的能力,站在我的角度,我們還是在考量,一個是考慮自己內部的資源,另一個我們也在看外部的競爭環境,怎么保證我們自己在長期的競爭中,雖然是一個相對的后來者,怎么利用我們的自己的優勢,在未來殺出自己的一片天地?
問答五:
1:極越對下一臺車有什么計劃?
夏一平:下一臺車已經量產,明年也會交付。下一款車,把大家所有的反饋我們都會聽進去的。
問答六:
1:非常重要的市場宣傳和品牌建設,極越是如何考量的?
夏一平:你的問題非常好,都是我的痛點。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法寶,就像蔚小理一樣。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標簽。
我覺得我們其實挺難的,從做這件事情開始的第一天,其實,也不是說命題作文。就是你看到趨勢在,但是你希望在這個趨勢里面,成為一個領頭的。我覺得不是從市場地位來說,更多是從趨勢從方向來說,就是我還是一個觀點,2021年我做這件事情的時候,當時我堅定的認為2023年一定是智能汽車分水嶺,當時有這個想法也很簡單。當時我看到智能汽車的芯片的算力,有了大幅度的提升,正是算力的提升,所以帶來了革命性的變革,過去我們看到了很多的功能,用一些demo拼湊的方式做出來,現在可以非常原生的在車上實現了。
這兩個芯片,我覺得是有劃時代意義的。就跟當年,我上次也說過,如果你去類比很多的行業。就是你從手機看到車,再看到云端,這三個技術的發展,發生顛覆性的變革。你們可以仔細的翻閱一下當年iphone為什么推出,就是因為iphone當時有個芯片。如果沒有那個芯片,它也做不出。沒有那么多芯片支持iphone在那個時候的顯示、設備、外設,所有的支撐,它也做不了。
然后你看現在大算力,為什么一下子突然出現了open AI大算力,也不是因為突然。其實是因為服務器云端的算力,GPU已經到了恐怖的,算力的能力,已經能支撐過去復雜的算法帶來的算力需求,而且能夠在體驗上達到非??焖俚捻憫?。車機也是一樣。大家知道在8295,特別是在8295出來之前,車機的算力是遠低于iphone的。8295是唯一的第一顆在車上算力跟手機打平的。第一次,汽車上第一次。
所以,因為你知道2021年們個月份,整個行業里面,基本上沒有人用8295。所以我們很幸運的,你說我們那時候怎么可能會搶到高通首發呢?因為還沒有用呀。大家還在想8155或者是雙8155呢,都在講這個事呢。因為那時候8155剛剛上市沒有多久,還是挺火的。那時候我們就堅定不移的選擇8295這條路。
所以我覺得,不是在新能源里面殺出一條血路。我覺得從今天開始,就像過去新能源開始的時候,我們會看到油車跟新能源汽車,我覺得從昨天開始,整個行業,而且我非常堅信媒體老師們可以看我們車,開一段時間,是回不去的,我非常堅信,從昨天開始,整個新能源的行業,會分為純新能源汽車跟智能汽車。因為你要知道,它對核心的技術能力的掌握的要求,已經不一樣了。一個是科技公司主導的,有著對算力對算法核心掌握這些能力的公司在主導,一類是過去的,對三電對傳統的機械性能公司主導,這一定是發生分水嶺式的變化。而且我覺得智能汽車未來,高級別智能汽車在整個市場里的占有份額是非常低的。我不認為我們殺入了一個特別紅海的戰場。我覺得我們還是要開辟一個新的戰場。
另外一個問題,我們要跟誰競爭,我們要殺誰?我覺得我們還沒有到那時候,我只能說,如果你們要問我要跟誰對比。最早的時候我們也沒有定義我們要殺死誰,我們只是定義要跟誰打一仗。從2021年我們定義這一款產品的時候,我們從始至終,就想跟特斯拉打一仗。不是我們要蹭他,真的就是這個產品定義。從我們最早想干什么,為什么我們要把軸距做到3米,為什么要把車身做到4.85米,這里面有很多的思考的。因為特斯拉MODEL Y是4.75米,軸距是2890。
當時我們想得很簡單,操控、續航、加速我們不能比它差,事實上我們綜合分數比它要好很多??臻g不能比它小,內飾不能比它差,智能化一定比它好。也就是如果看我們整個智能化的車機,比它大一代。所以我們的車在設計上,盡量保持克制。不能做太大,因為如果做太大,就TA偏了。目標用戶偏掉了,抓不到用戶了。
你看過去中國有很多的企業說要挑戰特斯拉,但是特斯拉一個月還是賣幾萬臺。大家說你怎么賣那么貴?特斯拉那個MODEL Y賣29.39萬,還是賣得很好。一個月三四萬臺。當然我不是盲目的對比,確實特斯拉有它的品牌地位。我只是作為一個年輕的企業,我有目標有野心,我希望在接下來的一段時間之內,真正的去跟它PK,我覺得這個是我們想做的事情,這個PK是全面的。從技術,各方面的對接,跟他們PK。這個是我們從2021年內部做產品定義的時候就是這么想的。
大家都想對標特斯拉,但目前還沒有人能撼動它的地位。特斯拉的還是能賣那么高,毛利保持這么高,還能賣這么多臺。我覺得其中是有原因的。我覺得我們自己做產品,也不要每次出來說我把價格訂得很低,去拿很多訂單。但是你發現拿訂單,都不是特斯拉關心的,也不是特斯拉想要的。還是產品定位要跟目標用戶要匹配。
我堅信好的產品,就是怎么來定義性價比,我相信我們的智能化水平定義成我們的價格,它性價比在現在行業里面一定是最好的。但是如果說,要從新能源角度去對比,比三電,比家用性,那跟其他的去對比,我覺得我們也不弱,比如我們操控性,大家看我們車子的操控性、加速、續航,我們也保持在領域里面不要落后。所以我們還是希望把我們最強的智能化做到最大,也沒有想殺死誰,理性競爭。
問答七:昨天晚上定單收獲多少?
1:昨天晚上定單收獲多少?
2:另外能否簡單給出購買極越01的三個理由?
夏一平:這個問題問得非常好。第一個,這個定單我今天早上剛剛起來,還沒有來得及看,今天下午要看。
我只能告訴你,昨天有很多人跟我說,大家都退定。因為我們之前拿了很多小定,我們其實一直在做,怎么說呢,我們做很多事情,都是講效率。營銷也講效率,營銷效率很簡單,花一份錢,可以拿到多少用戶。
大家也知道我們團隊還是非常有經驗的,當然也像你說的,我們經常做不尋常的事情,我們21年6月1號開發部會,22年也開了發布會,經常干一些事情,大家覺得這個公司神經病,腦子有問題。當然很多人對我們都去,特別是動畫片發布會,大家都知道,整個行業快把我們都封掉了。
大家可以知道,營銷就是這樣子的,營銷不分好壞,只要傳播。其實昨天發布會很難,因為一個發布會,當你想要快速表達自己的時候,其實挺難的。但是我告訴你什么叫成功,你發一個朋友圈,有人跑過來問你問題,證明我已經成功了。因為他已經被我get到了。
早期建立認知的時候,是非常難的。就像剛才那位老師問道,說你們品牌切換,其實挺難的。我們9月19號,才切到極越。大家可以看一下我們昨天,我們昨天在微博汽車熱幫沖到第一名。我們微指數昨天超越特斯拉。很多背后流量的打法,是不一樣的打法。
就像我們昨天晚上大家看到,其實我們直播,昨天我的直播間,最終有500多萬的播放。很多玩法,其實在我們眼里看,其實是不太一樣的。因為我們比較講究最終的效果。就像昨天的發布會也是一樣的。有時候你們去討論我,爭論我罵我的時候,我覺得我心里是開心的,因為我覺得你們已經關注我了。不罵我就不對了。至少你會說,我要去門店看一下,這個車怎么樣。不管怎么說。
另外一個關于訂單我覺得是這樣,我看蔚小理,就像我們早些919出來的時候,其實品牌切換是非常難的,真的很難。這一仗,對于我們來說還是非常難的。從9月19到現在40天。前兩天我還在內部講,大家經常會說,為什么我們聽不到這個聲音,我說很多事情是水面下的。因為我們比較講究效率,私域的事情我們講得比較多一點。
另外一個我們講究傳播效果。效果為王。能記住我,說明我們品牌邁出第一步。品牌營銷,可以正向營銷,可以反向營銷。我一直跟別人講,不要擔心別人罵我們。罵我們就兩件事,第一個,如果罵得對,我們就要去改。罵得不對,只要不人身攻擊我們。一個也是在促進我們的思考。
訂單我覺得,我大概講一下,因為我還沒有看。你們可以去門店看一下,我們門店肯定是爆滿的。因為我們今天所有試駕車,前兩天已經全部到店了。我們真的是上市即交付,上市即試駕。所以所以今天所有的門店都預約滿了試駕的人。我就講兩個事吧。因為之前919開始接小定,然后中間大家知道,有其他品牌上市,做了很低的價格,其實我看了一下,很簡單,它上市對我定單沒有任何影響,基本沒有產生任何的退定。只能說明一件事,我的目標用戶,不是一個層次里面的。
第二昨晚發布會之后,我們也沒有退單。之前的小定是多少,還是多少。雖然現在很多老師過來跟我說,我也不知道網上怎么說的各種退定,我跑去看一下數據,沒有大規模退定呀。這種事情就是這樣,你不用去看,我也不知道現在大家是嘴上快樂還是什么,非要打一個字,才覺得舒服。我們昨天也看到這個事情,沒有什么變化。而且我們昨天,還是單日,因為九點鐘之前,其實我們小定,大家知道的。因為它是疊加大定的?;旧洗蠖?小定,便宜1.5萬。你說誰愿意把這個優惠給扔掉呢?還要再疊加其他的各種各樣的優惠,其實優惠是很大的。
問答八:
1:極越曾提到,之后重點要迭代,要像養孩子一樣養AI。想問一下整個之后的數據閉環也好,整個的數據中心的儲備,還有我們的算法研發,整個這一套體系,現階段和未來的建設的計劃。
2:占用網絡和EBV+transformer之間的結合,具體是怎么做的?
夏一平:第一個問題比較容易解答,大家知道我們當初做這件事情,就是因為看到了未來在智能汽車時代,競爭已經不再是傳統的硬件競爭,而是對算力的競爭。這方面我也不用多講,因為我們是百度合作。其實阿波羅過去很多的積累,不管是研發工具鏈,包括算力的這個事情上,大家也知道,百度是全中國最大的算力儲備的AI公司。所以這方面對于我們來講不是特別大的挑戰,因為不管是從數據閉環的各種鏈條上的技術還是工具,還是所需要的算力,對我們都不是挑戰,因為我們是有百度支持的,而且我們整個技術的研發,技術設施上依賴于跟他們的合作,這個大家不用擔心這件事。我覺得可能最不用擔心的是我們了。
第二個問題,你問到去不去激光雷達,我上次也說過,其實沒有去與不去,而是在于工程實踐過程中,什么樣的方式最優的解。對于技術團隊來講,永遠沒有最正確的方案,只有最優的方案。我覺得真正評價的標準,對于智駕,最終還是要用服務體驗來評價。不管白貓黑貓,你也可以用激光雷達,沒有問題。只要你撐得住成本,或者是扛得住算力,沒有問題。就是你做出來體驗,如果跟其他的車一模一樣,也沒有問題?;蛘吣阋部梢杂酶俚?,像特斯拉用更少的傳感器,但是實踐出來的能力,跟有很多很貴的傳感器、算力做出來的一模一樣,只要體驗好就行了。我覺得最終還是要用體驗來衡量。我們這方面非常OPEN。
我們就在工程實踐過程當中不斷的迭代去看,是不是過一段時間,這個可以干掉了。我們也有減少毫米波雷達,包括減少攝像頭的規劃。應該在第三款車上你們會看到,我們會有一套完全全新的傳感器的架構,可能會比現在更精簡。
最后一個問題關于OCC,站用網絡,其實主要還是解決障礙物識別的問題。因為大家知道我們過去是基于高清地圖來做策略性的智駕。高清地圖最大的問題,當深度不夠的時候,沒法快速,比如這邊拆了,加上了一個東西,建了一個路障,而且這個路障是異形的,不是你訓練范圍之內,這時候就會出現問題。你依賴高清地圖,它沒有及時把這個路障標記出來,就有可能,因為這個路障的出現,就出問題了。
占用網絡其實更多的解決,它把路障的識別更通用化。昨天也講了,它對于障礙物的識別,更多是比較通用的,它能告訴這個車,是不是有障礙物,你能不能過。但是在網絡上說識別這是一個什么東西。這是機器還是挖土機。那個還是要靠視覺來解決的。
我覺得上站用網絡之后,它更大的意義是來補充去掉激光雷達之后,有一些體驗下降的,特別是對路障的識別這些通用性的問題。
第二個它更容易泛化。我還是這么講,AI一定要講泛化,如果不講泛化,我不認為這是一個AI,說白了還是基于策略的算法而已。就是AI一定是可以泛化,泛化的意思是你可以用一套算法來識別各種路障。而不是每個路障都要圈一遍。它其實是有更加通用更加可泛化的能力。
就像站用網絡一樣,它只要在路上識別到任何的路障,它能告訴你這是一個路障,你要停下來繞過去,但是其實我不一定非得知道是貓還是狗。但是貓跟狗要不要識別呢?在圖像上能識別出來,你會覺得很牛,這個視覺識別能到這個程度。這個我們也會去做。因為我們現在已經做得非常精細了。大家開我們車應該知道,我們整個3D的實時還原渲染系統,那個已經渲染得非常精細了,這個我覺得要跟大家講一下。它更多的是OCC增加安全性,對系統識別道路上的臨時障礙物,是有非常大的幫助的。會逐漸的擺脫一些過去對高清地圖的依賴。
就像剛才講的,突然這邊挖了一條路,也不是放了標準的路障,你識別不了的就完蛋了,所以這個是從安全性角度去考慮的。
問答九:
1:高階智能駕駛輔助系統預付費和買斷形式是如何考量的?
夏一平:先回答你的價格,我們價格其實沒有那么貴,我們24.99萬。昨天晚上我跟另外一個團隊復盤,我說沒有清晰的告訴大家車的權益怎么抵扣。其實這個確實設計得,今天下午還會復盤這個事。
你看我們頭號玩家是一千抵一萬,我們還有昨天的膨脹的五千抵一萬,這兩個是疊加的。其實邀請好友送五千這個事,也是路子,沒有特別明確的要求,所以基本上終端有兩萬的折扣。所以這輛車的價格,實際上是22.99萬。再加上我送你的直流充電樁,7000瓦的,7500塊錢。你們沒有好好看我們的權益。我們那個車,真的我們是踏踏實實給用戶送權益的。所以我為什么說退小定的人沒有很多呢?因為大家知道,這是一個理財產品。因為我們昨天晚上九點鐘就沒有小定定單了?,F在再也沒有人能享受到一千抵一萬加五千抵一萬這兩個折扣的疊加了。所以基本上你看每一臺車,你可以直接算便宜兩萬。
我們未來六個月之內,一定會有更好的計劃給到大家。因為如果你想,你是一個極客玩家,你現在1.99萬買斷是沒有問題的。這個我覺得是很正常的,如果你想未來說,這六個月我讓你嘗試了,你未來想用。那如果,比如說你不是在我們開通的城市,或者不是經常用到的城市,我們希望用戶可能在某種意義上,你為我覆蓋的區域付錢。比如我今天去這個地方出差,我想用一下PPA,那就你為未來三天付錢就行了。我覺得訂閱更能體現出用戶的價格。其實本質上,其實在中國,就像我花三萬九千八,用到現在都沒有用上,那就很不對了?;蛘咭郧坝腥速u,比如你只能用高速NOA,那你平時你有多少時間開高速?你實際上花了這個錢,買了一個平時只有10%或者是20%的時間用的東西,你覺得劃算嗎?你肯定不劃算。
問答十:
1:現在市場中26萬的車型,已經有900伏或者是800伏,為什么在極越上面,后續有改進的過程,沒有考慮過這個技術呢?
夏一平:我們不是沒有考慮,只是沒有宣布而已。
極越01上,我們覺得第一,我說實話,我們做產品比較理智,我是自己拿了800伏的車,每個月都會跟400伏,在全上海隨意的點去對比充電效率,其實沒有明確的差別。我認為用戶現階段在找800伏電樁所浪費的時間,會比你去找一個400伏充電,花的時間還要更多。我覺得不是我們不做,大家也可以去看一下整個市場里面,在今年或者是明年,整個800伏,在所有車型里面的排名大家就知道。我覺得所有的事情是這樣的,還是跟網絡有關系。當然我們也在做這個事,只是我們覺得什么時候推出,是更好更適合用戶的。
因為我對這個問題有深入的思考。過去大家知道,最早的時候開始玩充電,是OPPO,當年非常有個有名的廣告語,充電五分鐘,通話兩小時。但是大家得知道,這個事情是有前提的。電話的快充,是不依賴與電力基礎設施的升級的。也就是說我給你一個快充頭,隨時就可以用,所以它可以瞬間普及用戶。
但是800伏不一樣,800伏是嚴重依賴電力基礎設施的升級,它沒有辦法做到瞬間覆蓋全中國。所以這里面是個時間點的問題,不是我們不做。我們自己接下來還有全新的平臺,都是基于800伏去做的。這個800伏是什么價值呢?現在在我看來,就是我們自己看來,碳化硅的價值遠超過800伏。大家知道碳化硅對續航提升非常大。然后800伏在我看來最大的價值是快充。但是快充現在普及率又不高,你去全程找800伏的時間,可能浪費的時間,跟你直接找一個400伏充電,現在我們車,正常120千瓦的充電樁,20%的到80%,也就25-30分鐘左右,你去找到800伏的樁,也不一定能上到那么高的功率。我們實測下來,可能也就差個5分鐘左右。因為畢竟你也上不了那么大的功率。我們是實測的。我不是拍腦袋做事情的,我就覺得大家可以去體驗一下。你拿一臺800伏的車,在上海隨機找充電樁,可以去試一下?,F階段我們認為真的對續航提升高的是碳化硅。
問答十一:
1:01是極越整個品牌里面,中位價的車型,還是天花板還是起點價的車型?
夏一平:這個問題很好,我覺得應該是一個中位價吧。還有更便宜的。也有更貴的。
問答十二:
1:極越架構會有簡化的可能嗎?
夏一平:我們有很多規劃,等我們過一段時間,我們還是比較年輕的企業,還需要大家給我們指點。等我們把一些東西考慮好了,再跟大家講一下我們未來的規劃,我們有很多的規劃,做平臺等等。下一個技術日,我們會給大家講講各方面的規劃。就是這一段時間我們更加聚焦在,先把01上市做好,交付好。希望大家理解。
800伏的事,我還是堅持這個觀點,不是我們不做,我隨時可以做,只是什么時間這個產品推出,因為我覺得,如果現在上了,按照現在其他的車型做法,800伏堆上去,一點價值都沒有。就是它給用戶帶來的價格跟你付出的成本,是不成正比的。大家關心的,充電很重要,我認為800伏一定是個趨勢,誰不想充電快?但是這個趨勢的前提,是在你基礎設施達到一定的能力,便利性可以提升上來。我還是這個邏輯,當這個事情嚴重依賴于基礎設施升級的時候,它不是一個快速的東西。它一定會有限制。所以這時候還是一個體驗的問題。只是我現在覺得800伏的體驗,為了那五分鐘的體驗,付五萬塊錢額外的成本,真的有點不太值得。最后,我覺得大概都應該花錢買智駕,買個智能車,不被淘汰。謝謝大家。
(圖/文 網通社 李乾鑫)微信、QQ、支付寶掃一掃手機閱讀更方便。